在第37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公布了2021年度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獎名單🌿,學校共推薦了五位教師參評,再一次全部獲獎,其中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胡耀光、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李炳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郭麗萍獲評第十七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機械與車輛學院副教授趙自強🗝、材料學院教授陳煜獲評第五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
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組織開展評選表彰🆓,每年評選一次,旨在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完善體現教學崗位特點的激勵約束機製💂🏼♂️🦧,積極發揮教學名師獎及青年教學名師獎獲得者的示範引領作用,調動和增強各級各類教師參與教學、投身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升教師個人及團隊人才培養能力🧙🏻♀️。
學校始終堅持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名師培育工作,註重教師本身的成長與發展🤳🪮;積極推動名師參與本科教學與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努力探索教育教學規律;以名師為引領📨,推動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帶領教學團隊成長。一系列的舉措對本科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附🙌𓀀:第十七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暨第五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獲得者簡介。
胡耀光
胡耀光🌮,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智能製造工程專業責任教授,校教學名師🧙🏿♂️。主講《生產計劃與控製》《智能製造工程導論》等本研課程4門,牽頭建設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北京市優質本科課程1門。獲北京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最佳演示獎,第一屆北京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第二屆卓越聯盟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等教學獎8項🦀⛱。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製造系統與裝備運維服務技術等,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工信部智能製造新模式等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3部,獲農業機械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
李炳照
李炳照,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主講《大學數學》《數學實驗》《數學建模》等本科生課程,在本科生課程體系構建、教學方法改革、實踐平臺搭建等方面開展了系列探索與實踐🐳,指導本科生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等獎項30余項,主持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1項,出版教材2部🧑🏼🔧,主講的《數學實驗》獲批北京高等學校優質本科課程👨🏻🍳。主要從事信息處理中的數學方法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培養研究生20余名。
郭麗萍
郭麗萍,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校教學名師。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主持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成員、第一屆北京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團隊成員。 長期工作於本科教學一線🐷,堅持以生為本🥬,貫徹立德樹人🫧☝️。近年圍繞中華民族復興史研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1項,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參與省部級及其他教學改革項目10余項,探索教法改革,教學效果顯著🧗🏻,曾被評為“我愛我師”學生最喜愛老師💁🏻♀️,課程創新成果受到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關註報道;註重教書育人,關註學生成長,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及北京市大學生講思政課及社會實踐等活動,獲得好成績🕑,個人多次獲得最佳指導教師獎。
趙自強
趙自強🐅,機械與車輛學院副教授,校教學名師,北京市機械原理研究會常務理事,入選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計劃”🧑🏼🦳。從事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主講《機械原理》《高等機構學》等本研課程5門🌁,MOOC 1門。主持教改項目7項,牽頭建設國家級一流課程2門🏄🏼,獲市教學比賽二等獎、最佳教案獎🔊,教學成果獲市級二等獎👂🏽,榮獲省部級以上教學獎勵8項🖕🏿。主編教材8本,其中2本“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本“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8項👨🏻🦱,發表論文30余篇,指導學生實踐活動獲全國一等獎2項,北京市獎多項🧚🏽。
陳煜
陳煜,材料學院教授,校教學名師,入選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計劃”,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委員會理事。2006年至今從事功能高分子與含能材料教學科研工作。主講本科生《先進復合材料》《新材料技術》👒,研究生《有機化合物結構分析與鑒定》等課程。所承擔課程被評為學校無條件認定研究型課程,課程思政示範課等。出版中英文教材4部🧔🏽,發表教改論文7篇,承擔國家、省部級、校級教改項目8項,獲首屆全國化工類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大賽特等獎🕺,獲校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6次被評為國家、省部級優秀指導教師,所指導學生獲北京市優秀畢業論文,獲國家及省部級“互聯網+”🤞🏿👱、“挑戰杯”獎勵17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