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教務處 於導華 攝影: 各項目帶隊教師 編輯: 楊亞楠
隨著我校本科生國際交流的快速發展,暑期項目日益豐富多彩。2016年,在已有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劍橋大學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暑期項目的基礎上,結合校內教學對暑期海外學習項目進行新的設計,增加了青年師生赴美社會調研🕕💁🏽♂️、《德國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日本早稻田大學和悉尼科技大學等系列人文社會實踐項目🧜🏿✍🏽,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短期國際交流機會,受到同學們的歡迎🧑🏽。今年暑假👆,200余名學生參加了暑期項目👩🏻🏭🤹♂️。截止到8月28日,全部學生已順利回國,滿載而歸🤾♀️。
我校60名學生參加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暑期學校項目。同學們與全球學生同堂上課🧑🏿🦱,全英文交流👷♂️,在結束了六周的學習和生活後,紛紛表示收獲很大。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有學術"大牛"教授深入淺出的授課,有和夥伴們一起奮鬥的小組作業😄,更有同學間留下的美好的盛夏回憶。
我校8名學生參加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為期四周的語言文化學習項目。同學們在哥倫比亞大學進行了聽說讀寫全方位的英語語言學習和訓練,在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參觀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頂尖學府,了解了美國文化和風土人情,開闊了視野🩰✳️,豐富了閱歷。
我校11名學生參加了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為期四周的暑期學校項目。同學們與來自全球的學生一起進行專業課程學習。經過緊張而充實的課程學習後,同學們普遍感受到課程設置科學、安排合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拓寬了專業知識面,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我校18名學生參加了由CBL International組織的牛津劍橋暑期學校項目。同學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一起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各進行為期兩周的學習,課程覆蓋經濟、政治、法律💆🏿♂️👎🏻、科技等領域🧑💼。項目還包括赴倫敦進行經濟、法律等主題的觀摩及當地文化參觀等活動🍴。同學們學到了專業知識,開拓了眼界。
我校22名學生參加了赴美國人文社會實踐項目,10名學生參加了東部調研團,12名學生參加了西部調研團。同學們在我校帶隊教師和美國教師的協助下組成調研小組🧑🍳🧝,以調研課題為工具,深入美國社會進行為期三周的比較研究🪣。通過研究,同學們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寫出了高質量的調研報告。
我校35名學生參加了德國為期兩周的工業4.0夏令營活動。此次活動是由德累斯頓技術經濟大學的國際合作機構聯合保時捷🪩🕺、寶馬👶🏼、大眾共同舉辦的“德國頂級企業國際夏令營”,項目完美詮釋了德國如何引領工業4.0時代。夏令營活動結束了👰🏽♀️,德國的頂級製造企業🙌🏻🙊、教授們風趣精彩的講課以及在活動中與老師結下的深厚友誼🚣♀️,都讓同學們印象深刻。
我校11名學生參加了日本早稻田大學IPS研究院為期10天的暑期人文社會實踐項目。同學們自由選擇了IPS安排的選修課程,與早稻田大學的學生一起分組討論,用英文進行了結業答辯🧏🏻♂️;同時參觀了DENSO工廠、TOTO的生產車間以及TOYOYA的汽車組裝流水線,體驗了日本茶道等文化活動🥵,開闊了國際視野👨👩👧👦🐱,豐富了人生閱歷😗。
我校35名學生參加了由學生工作處牽頭,教務處及國際交流與合作處支持的悉尼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實踐項目。項目內容以澳大利亞經濟為主並進行小組討論,同學們出色的完成了課程結業報告🏊🏼♀️🧑🚀,均得到“優秀”成績並獲得結業證書。項目中包含了26名第一期“海外計劃”項目的學生🔣,學校承擔學生交流期間的學習👝、交通🛑、食宿、保險等所有費用♧🧑🏽🎄,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提供了出國(境)交流機會。
我校兩批學生參加了臺灣中原大學組織的暑期項目🏢。一批由教務處組織的11名學生參加了實訓營。同學們進入中原大學課堂開展小組學習和討論,進行了專業實踐訓練和互動學習,在臺灣中原大學學伴們的帶領下深入體驗了臺灣文化🤯。
另一批由信息與電子學院組織的10名學生參加了國際創新創業營及產業營。同學們與國際學生組建5人團隊進行了項目研究和創業研究活動,全程用英文交流和答辯,鍛煉了國際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我校法學院16名學生參加了臺灣政治大學開展的法學夏日學院活動🍶。臺灣政治大學法學院各大研究中心為同學們安排了法學專業課程研習🧪🧑🌾,深入探討了臺灣大法官製度,並與臺灣現任的大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座談,使同學們拓展了視野,開闊了思路,增強了對專業的歸屬感和對外界的認知度🎇。 暑期海外學習項目旨在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體驗國(境)外教育方式和文化🧎♀️,為學生提供了解世界的機會,明確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我校大力倡導國際化,在政策上和經費上給予了大力支持。教務處自2006年負責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以來,積極與國(境)外高校推動合作,建立有效的學生合作項目🙋🏽,推進了我校本科生國際交流的迅速發展。
(審核🦹🏻♂️:徐瑾)